top of page
搜尋

BookAI:革新數位時代的閱讀方式

  • 作家相片: BookAI
    BookAI
  • 5月20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圖片來源:Meet創業小聚 蔡仁譯拍攝
圖片來源:Meet創業小聚 蔡仁譯拍攝

資訊超載的挑戰

身處當今的數位環境,我們被大量資訊淹沒、窒息,同時卻也渴求知識。我們時代的矛盾在於,儘管擁有前所未有的內容取得管道,但在「需要時」找到精確所需的資訊變得越來越困難。對於書籍愛好者和知識尋求者來說,這一挑戰尤為嚴峻——面對數百萬本書籍,如何發現能完美回答問題或契合當前處境的那一本書?


這正是 BookAI 出現的意義所在。它不是為了取代不可替代的閱讀體驗,而是為了以真正重要的方式「強化閱讀體驗」。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,掌握閱讀,等同掌握知識的力量。


超越 AI 生成:嶄新的閱讀典範

謝昆霖、袁裕倫、黃維嘉 共同創立的 BookAI,從根本著手,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將 AI 與閱讀結合。當大多數 AI 公司專注於「生成」內容時,BookAI 的使命是幫助人們「發現」,並從發掘到的書籍內容中,獲取對讀者而言最大價值的內容。


「AI 生成文字的能力越來越強大,」執行長謝昆霖解釋道,「但我們的重點是幫助人們更有效地挖掘書籍,而非取代書籍。我們正在搭建讀者與他們所尋求知識之間的橋樑。」


這一理念在台灣的出版生態系統中引起深刻共鳴。在 BookAI 的世界觀裡,傳統出版與數位創新持續共存並共同演進。




主權知識地圖:保存書籍的靈魂

BookAI 核心技術在於主權知識地圖——一種以尊重原始結構和書寫脈絡的方式「理解和組織」書籍內容的革命性方法。與傳統 AI 系統將文本分割成任意片段不同的是,BookAI 將每本書視為一個「有機整體」,保留了文字間的邏輯、敘事流程、和作者寫作時的脈絡。


「書籍是按照段落和章節,結構化呈現的,而不是任意切斷的文字區塊,」謝昆霖強調,「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個『模仿人類如何消化書籍』的系統。


這種方法帶來兩個關鍵優勢:

  1. 上下文理解:基於尊重書籍的「原有結構」, BookAI 能精確理解內容,大幅降低對書籍內容的錯誤、誤解,提升可用性。

  2. 完整可追溯:BookAI 提供的每一條資訊,如果是引用自書籍,都能明確揭露書籍資料來源,以利讀者從書中核實資訊的正確性,並且直接深入探索。


智慧財產權:信任的基礎

在一個越來越關注著作權和智慧財產權的行業中,BookAI 建立了明確的道德立場:使用尖端技術及模組,而非讀取任何書籍內容,來訓練 AI 模型。


「我們承諾受著作權保護的文字,不會被 AI 內化和用於模型訓練,」謝昆霖表示,「如果出版商下架書籍,我們會讓書籍從平台中消失、AI 再也無法推薦或介紹這本書。這樣的保證,是為了確保出版商、作者權益。」


這樣看得見的承諾,贏得了出版商的信任,讓平台成為數位出版旅程中的盟友,而非威脅。


現代閱讀的工具套件

BookAI 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工具生態系統,用於強化多元的閱讀體驗:


Miva:您的個人閱讀助手

Miva 作為直覺式閱讀助手,能回應用戶問題、根據個人使用情境推薦書籍、追蹤閱讀進度,甚至理解用戶情緒、或特定需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寥寥數語便能獲得精確回應。僅僅輸入「我感到低落」這樣簡單的句子,BookAI 就能提供「書籍核心內容」為處理情緒的書。




Osmi:電子書好夥伴

專為電子閱讀器或應用程式設計的 API 商品,可用於嵌入和串接既有的 APP ,立刻提供數位閱讀愛好者的完美閱讀夥伴。用電子書讀到一半時,馬上提問,獲得詞彙定義、註釋協助。允許不同裝置間同步。為了服務這樣的讀者而貼心設計:希望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支援,且不打斷閱讀節奏。




Heka:智慧書庫搜尋

專為書城網站搜尋列 (Search Bar) 規劃的 API 商品,立刻提升自然語言的搜尋體驗。Heka 超越了傳統搜尋功能,具備連接不同書籍間的概念。幫助用戶探索主題的同時,建立全面知識脈絡、並幫助讀者理解。它不僅是一個搜尋列,更是能夠按圖索驥的智慧地圖。




Coeus:企業知識出版

可由企業、出版商自行打造的 API 商品,選擇特定的書單,組合成特定的知識和文件服務。對於組織和機構,Coeus 提供了一個強大的解決方案,將企業專屬知識庫,不論是對內的流程規章、歷年資料,或是對外的報告發佈。Coes 可降低 AI 開發成本,只需專注於網頁或 APP 顯示。是企業數位轉型的一大推手。


從法律科技到閱讀創新


謝昆霖、袁裕倫、黃維嘉,三位創辦始人的結合,是創意、法律與科技的連動。這直接塑造了 BookAI 的樣貌:創新、明確、透明、邏輯、保護。如何在全球通用的、既有的著作權法律框架中塞進 AI 這個最新科技,催生了 BookAI 的核心商業模式和關鍵技術。這個起心動念,來自三個人的背景和經歷。


法務長袁裕倫經常處理訴訟、法院文件及判決時,他親眼看到了一般 AI 在面對「需要細緻理解、且複雜的結構內容」 的蒼白無力,「在內行人和專業人士看來,一般 AI 生成的法律文件根本不能用」。


而工研院出身的技術長黃維嘉則擅長底層的演算法開發。為了解決 AI 閱讀的隨機性和不可控,他開發了獨家演算法「知識地圖」,讓系統能遵循書籍的實際結構,為讀者完成書籍的閱讀服務。


「在法律文件和書籍面前,文字不只是文字,而是認知、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。」謝昆霖反思。這一洞見,從根本上驅動了 BookAI 的發展、定義了它的使命和願景:成為讀者的書僮、化身出版商和作者的說書人,成為人與書籍之間的橋樑。


圖片:黃維嘉 BookAI技術長


閱讀的未來:體驗知識

BookAI 團隊目前正在籌備種子資金,目標是在 2025 年 6 月募集 80 萬美元,用以完善臺灣的出版商和讀者服務,也同步推動亞太、歐美市場,以臺灣最密切的日本、美國,為首要目標。


「BookAI 智慧閱讀的目標並非取代書籍或取代閱讀,」謝昆霖強調,「幫助人們更快地找到他們期待的書籍,建立脈絡、並能夠更深入地探索。這便是人類與 AI 共存、善用 AI 創造價值的願景。」


尊重書籍的完整、作者的核心洞察,BookAI 站在閱讀復興的前沿——試圖創造一個充滿潛力的未來,讓人們可以深刻、更有效率地體驗書籍、享受知識服務,找到心儀已久的書籍。

 
 

© 2024 by BookAI.

bottom of page